昊五行带金吗?

闻人雅鹤闻人雅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昊”字,从日、从天。天者,阳之积气也;日者,阳光之体也。《易·乾》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又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可见在天成象,在形成物类。而太阳,就是阴阳二气聚合而成的大象之一。且阴阳二气各居其极,方有“大明终始”“品物流形”的可能。故此,宇文所安认为“昊”即“太(大)明”,“昊”字是指天空中的太阳。

这种解释大体上是恰当的。因为“昊”字的金文字形,的确像是一个“日”旁一个“天”,而且古人用“昊”字来指称天空和太阳的用法比比皆是。如屈原《离骚》有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日月”“春秋”就是指代阴阳两经循环往复,万象更新的周期。再如《庄子·秋水》中,“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下,至于北海,入水不濡,浸渍左右,行人毫无觉察。”其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即是说白天黑夜周而复始,日夜交替的现象。而将太阳视为天地间最高统治者的说法,更是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查证。

最著名的莫过于《尚书·尧典》所载尧舜禹时代,“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故事了。这里将“昊天”称之为“帝”,并且指出帝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明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并以此授与人们时间的信息。后来的帝王们的职责往往被形容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或“君权神授”等等,无疑都是受到了“昊天”这一概念的影响。 当然,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太阳本身是不带“金”的。但是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往往是将一些运动相对缓慢的天体,比如日月星辰,与一些运动较快的天气现象,比如风雨云雾联系起来观察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被视为“五纬”或“五曜”,它们在天空中的运行看起来是相对缓慢的,所以常常被看做是“天”的一部分;而风云雨雪则是快速变化的天气现象,因此经常不被列入“天”的范畴。

徐崎姝徐崎姝优质答主

在十天干中,属木的有两个字,它们是甲、乙,甲为阳木、乙为阴木。木有五个特点,它们是曲直、生长、条达、升发、疏泄。曲直,即木体的外在表现是生长于弯曲之中;生长,即木体的本能特质是欣欣向荣,富有生机。从木的五个字形可以看出,木体具有生长、旺盛、老弱等不同的生命阶段。木性通肝,肝主疏泄,条达而升发,喜润恶燥,如人生气时肝脏之火过旺,会严重消耗肝的血液营养而出现头晕、目涩、面青等症状。

属火的天干有两个字,它们是丙、丁,丙为阳火、丁为阴火。火有五个特点,它们是炎上、温热、明亮、活跃、急迫。炎上,即火焰永远是向上蹿的;温热,即热气腾腾。火性通心,心主血脉,心性喜热恶寒,是生命活动力的象征。如心血遇寒邪凝聚,则见心绞痛,舌紫暗或有瘀点症状。

属土的天干有两个字,它们是戊、己,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土有五个特点,它们是稼穑、敦厚、承载、受纳、制化。稼穑,即播种和收获,以示万物在土中生长。土性通脾,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性喜燥恶湿,湿气过盛则出现少气懒言、肢体倦怠等症状。

属金的天干有两个字,它们是庚、辛,庚为阳金、辛为阴金。金有五个特点,它们是从革、沉着、肃杀、收敛、清洁。从革,即仿效金属刚强不屈的外在特征。金性通肺,肺主治节,主降、喜润恶燥,如肺脏干燥则会咳嗽少痰、痰黏而咳不出来。如肺脏受热邪、痰湿之邪内停则出现咳嗽痰多易咯出、痰黄等症状。

属水的天干有两个字,它们是壬、癸,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水有五个特点,它们是润下、闭藏、寒冷、下行、流动。润下,即水具有滋润万物的特性;寒冷,即冰冷。水性通肾,肾藏精,齿耳发骨,阴液内藏,性喜润恶燥。如长期房事过度、熬夜等耗伤肾精则会头发枯萎易掉、遗精、腰痛等症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