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物品五行中属水?

巩凡骉巩凡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元素周期律。它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基本元素的假设,又以五者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生成、发展及消亡规律。其中,水在五行之中居阴位,具有向下运行的特性,因此水又称为“润下之义”,表示滋润、向下行、寒冷、潮湿等意思;水还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或地下水、地下水道等。 自然界中的水很多,但我们所说的“五行之水”,并不是单指河湖水泽之类,而是特指“壬癸”二水。《五行大义》云:“水,北方之行,其性阴柔,故河出孟门之上,其流卑湿,其石晶莹。”这就是说,“五行之水”乃江河湖泊中之水流,其形状如油似晶,质柔而润下。这样的水,在古代生活中无处不在。 《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而不害五脏,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人调养身体,要顺应四季变化和天气寒热交替,调节自己的情绪,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古人认为,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要求人们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休息,保持心态平和,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而水的特性,正好与人养生所追求的“阴平阳秘”之道相符。古人在养生之法中,十分注重善用水中之阳,来调节人体之阴。他们经常直接饮用冷水,或沐浴冷水和蒸气浴,以达到收敛阳气、养阴固精的效果。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春夏之气,其性发散,故不渴;秋冬之气,其性收敛,故口渴。”在春天肝脏风木旺盛之时,如果阳气不足,人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若能适当饮服少量冷水,便可清热泻火、安神明目、消除疲劳。到了冬季肾水当令,若因房事损伤肾气导致阳虚,则会出现腰膝酸软、下肢浮肿、畏寒肢冷等症;此时可用温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以引火归元、补肾益气。 可见,善于使用水之阳能,对于养护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兰一舟兰一舟优质答主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这五种物质就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个基本要素——五行。五者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平衡。五行有相生相克的规律。生的,有母子相生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相生关系是指母子双方互相资生、协助和促进的关系。克的,有相克(胜)和相不胜的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克关系是指此物对此物具有制约、约束和抑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五者又分不同属性来表示,如下:方位:东、南、中、西、北;季节:春、夏、长夏、秋、冬;颜色:青、赤、黄、白、黑;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现象:风、热、湿、燥、寒;人体官窍:肝、脾、心、肺、肾;人物性格:仁、礼、信、智、勇;五音:角、征、宫、商、羽;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等等。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共同构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系统。相生也称母子关系(或父子关系)。

五行属水的物品有:鱼虾类、海带、海蜇、白木耳、黑木耳、紫菜、甲鱼、冰糖、绿豆、冬瓜、莲藕、豌豆、菠菜、芋头、百合、柿子、甘蔗、韭菜、荸荠、莲子、猪血、豆腐、莼菜、菱角、紫薯、芝麻、南瓜、荠菜、赤小豆、乌贼、黑豆、墨鱼、菱白、乌骨鸡、牡蛎、虾、文蛤、带鱼、莲藕、淡菜、猪肾、黑鱼、黄鳝、田螺、黑木耳、黑芝麻、紫菜、慈姑。

五行除了用在物品上,还用在人名上。在中国传统的姓名学中,五行对于名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