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时期贷款好吗?
滞胀期,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很高,而且企业效益下降,债务负担加重,企业申请贷款的积极性普遍有所下降。同时,高利率导致债务人财务负担加重,按期还本付息比较困难,增加了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但在滞胀期的后期,随着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从紧逐步转向 “ 适当放松 ” ,使国民经济下滑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生产和就业形势得到改善,一些效益有所好转的企业申请贷款的需求逐渐增强,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提供了市场机会,使这阶段的贷款工作有可能由不易开展逐渐转为活跃。
在滞胀期,由于利率较高,从利息收入的角度讲,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
滞胀期,对于购买力严重不足、效益下降、债务负担加重、申请贷款的积极性普遍有所下降等不利于贷款营销的状况,金融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对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情况的研究,待国民经济开始有恢复增长的势头、就业出现改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好转迹象、申请贷款需求有所增强时,有选择地开展投放贷款。
其次,对于在生产、就业等方面有好转并申请贷款的企业,在审查同意向其发放贷款时,应按照银企互惠互利和优质优价的原则,在保证实现金融机构收益的前提下,贷款利率应在允许浮动的区间内从优安排,以增强办理信贷业务中与企业协商谈判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