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五行属什么意思?
“昼”字在汉字的五行划分中属于阳土,因为“土”是中间带点的汉字,所以属中央土(午);又因“土”生“火”,故为阳土。 类似的文字还有“里”“示”等字,它们的五行属性都是属阳土(午)。
与“昼”字结构相似的“字”的五行也是属阳土。如“李字”“宋字”等等。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环不已。故有“金本位”、“水本位”、“木本位”、“火本位”和“土本位”之分。
“土本立”指的是以土为中心的一种形态。比如我们称一个明星很“吸金”,就是指这个明星很有魅力,很多粉丝会心甘情愿地为其挥霍金钱(钱属金)。当然,这个“金”字也可理解为“收获”的意思,这样解释似乎也有些道理。但这里主要想指出的是“土本位”的概念。
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只有土能生金也能克金。其他几行或几字遇到土都会受影响。我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往往需要“因地施策”,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地”(时间,地点,环境)采用相对应的策略和方法。比如同一句话,对不同的人说需要用不同的语气(语气属水);对同一个对象在办公室里说和在家里说也需要有不同的内容(内容属木)。总之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建筑、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不在于其字面意思,而是引申用于对抽象事物的描述。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事务之间这种相互生成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就是五脏疾病的辨证论治法则的来源。
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金、水、土五种基本物质。行在汉语中有运动、运行之意。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推演解释世界万物的形成、相互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五行的特性、生克关系、相乘相侮、制化关系是五行学说的理论核心。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以及支配这五种元素的五种运动形态所构成。五者相互促进、相生相克,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平衡,根据五者之间不同的关系,又可以引申出虚、实、溢、损、乘、侮的变化规律。
五行属性
金、木、水、火、土五行本性及特性:
木,甲片的性能,有四种:一是生长,二能条达,三能升发,四能疏畅。木具有与甲片相似的整体形状和本性,凡是具有生发、条达、升和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五行归属都可为“木”。如肝胆能疏泄气机,通调血脉和脾胃,条达情志,使全身气机通畅调和,所以肝胆属木。自然界中的风,具有疏通条达之功,“风木同气”,所以“风”归属于木。春天,具有生发的特征,与木的生发之性类似,同样归属于木。
火,隆盛的性能也有四个:一是可以温热,二是可以生发,三是可以明亮,四能通达。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明亮、通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五行归属都可为“火”。如心主血液循环,具有推动血的生化和循环,促进、推动全身脏腑经络系统功能活动之功,温热而华光四射,所以心小肠属火。夏季长日当空,气候最热,与火热的炎热、升腾之性类似,同样是归属于火。
土,敦阜,隆起而能孕育生物的性能,也有四种:一是能生养,二是能长养,三是健行,四是承载。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五行归属都可为“土”。如脾能磨腐运化饮食,向全身脏腑濡润布散精微,化生气血,生化万物,所以脾和胃属土。中央土堆可以抑制洪水,北方的冷气,东方的风气和西方的燥风,生长在土地上,与土的承载、生化之性类似,同样归属于土。
金,从革的性能也有四种:一是从,二是敛,三是肃杀,四是清洁。凡是具有肃杀、收敛、清洁、沉降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五行归属都可为“金”。如肺气清肃,可以清肃人体,有防止全身内外邪气侵犯的作用,肺能调节全身气机,肃清浊气,转输清气,所以肺和大肠属金。秋季,天气清凉,雨水渐少,大自然收藏开始,与金的收敛、清洁之性类似,同样归属于金。
水,润下的性能则有四:一是滋润,二是下流,三是寒凉,四是有清静。凡是具有寒凉、沉降、滋润、清洁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五行归属都可为“水”。如肾能下输二便,滋补全身阴阳,滋润全身脏腑、经络及皮毛、骨骼,所以肾和膀胱属水。冬季,天寒地冻,雨雪冰冻,大地闭藏,百虫深伏,与此水的滋润寒凉之性类似,同样归属于水。
此外,木曰曲直,曲是表现在形态上,直是表现在生长趋势上;火曰炎上,炎是热量向上扩散,上是火焰向上升腾;土爰稼穑,稼穑一是种植,一是收获,一是生化,一为承载;金曰从革,从是顺从,表现在金属的加工,随心改造;革是变革,表示金属的坚实刻厉;水曰润下,润是表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