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可以么?
1、天气系统是动态的,目前的数值预报只能够提供某一时刻的天气形势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动态变化;
2、误差总是存在,数值模式预测的准确性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来积累;
3、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气圈,而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海洋、陆面、冰冻圈等多个圈层,大气圈的动态变化与这些圈层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单纯的气象研究不能给出全面的答案;
4、气候变化等问题是现代最有影响力的课题之一,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但是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准确地定位气候变化的根源——到底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或是两者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呢?同时也不能准确预计气候变化的未来趋势和强度;
5、极端天气频发。2008年的汶川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还有频繁发生的台风、洪涝等灾害性天气。这些看似突发的天灾人祸,事实上都蕴藏着自然的规律,只是目前我们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精确地找出其背后真正的成因。 大自然是奇妙且宏伟的,人类是渺小且脆弱,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我们一直且行且思… 愿能有所帮助!
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是90%以上,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天气预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天气描述,以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为基础,描述出现降水、雷雨大风、台风等天气现象地区的具体位置、强度等,描述即将出现天气变化的地区的天气现状。
二是天气预测,根据天气演变规律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变化。包括逐日天气预测(通常所讲的3天至5天的天气预报)、一周天气展望、月(或旬)天气预测。通过这些不同时间尺度的天气预测,告诉公众未来可能出现的天气过程和主要天气现象,如风、云、雨、湿、热、冷等。
三是天气警报服务,及时发布台风、暴雨、寒潮、大风、沙尘暴、龙卷风、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性天气警报及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报告,为公众的防灾减灾和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风云气象卫星的陆续上天,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投入使用,数值预报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技术将更加先进,天气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时效将延长至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