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国际溢?

郁秋洋郁秋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但非常小。 国际汇兑市场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参与者——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或央行只会在危机时期才会出手干预汇率不同,我国从1994年起就开始经常性地、主动地调节外汇市场汇率。而且,中方的干预往往能起到效果。

2013年6月,美元指数强势上涨至近三年来高位,当时国内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升破6.11关口。此时,中方向市场一次性抛出了多达5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自1998年以来首次“砸盘”。这一举动立即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欧美主要货币对美元纷纷下挫,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逼近6.23的当日低位。

除了2013年的一次,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分别于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不同阶段出手过三次(2015年是先升值后贬值再升值,2017和2018年是贬),而且每次出手都是“量大管够”——最少一次是2015年“降息”时抛出410亿美元,最多的一次是2017年四季度先后累计抛售了782亿美 元(其中400亿为央行票据,其余为外汇)。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抑制了人民币的持续上涨势头。

实际上,无论是2015年的“降息”,还是之后几次的“抛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央妈不仅扩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范围,而且还首次引入了“做多”的操作策略。

所谓“做多”,就是央行在市场交投清淡的时候,购买外汇进行“托市”,同时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该政策与以往的主要差别在于由过去单一的“逆周期因子”调整为“逆周期+逆市场化因 子”的政策工具组合,并以此实施灵活的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而2017年和2018年两次大规模的“抛储”,正是央行采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做空”的方式维护汇率稳定的结果。

荆立业荆立业优质答主

中国其实有国际溢,当然如果从世界地图上看,这点溢水你可能看不太清,但是从俯视东北亚的地图上看还是很清楚的。

首先,中国东北其实不是一个天然地理单元,三面包围着一个半岛。而这个东北单元也是在清朝统一了东北亚以后才最终形成的。在清朝之前,现在的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是一个整体,是东北亚生态区的一部分。

而这个地区在气候带上与俄罗斯远东的气候带是一致的。中国的主体部分都位于季风带,但是中国东北则基本属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区域,这个区域也与日本北部、韩国北部属于一个气候带。简单说,黑龙江和旅顺口不会结冰,但是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以及俄罗斯远东的海面却会结冰。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交界处有一条大河,它发源于蒙古国,经过俄罗斯和中国,最终汇入鄂霍次克海,这条河就是黑龙江。它在俄罗斯的部分叫做阿穆尔河。而中国的黄河、长江,全部汇入太平洋,与他们不同的是黑龙江汇入鄂霍次克海,鄂霍次克海位于太平洋北部。

黑龙江源头附近属于蒙古高原的一部分,黄河和长江流经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而蒙古高原和东北的小兴安岭、长白山、图们江所流经的地块都属于一个地质板块,这些河流的水来自同一个地方。

而黄河以北与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就是燕山和太行山脉,越过燕山太行山,就是蒙古高原。而蒙古高原是内流区,这些河流最终汇集于低洼地带形成岱海、呼伦湖等湖泊,因此这些水也不能汇入太平洋。

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到蒙古高原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是内流区,而包括中国北方、西伯利亚以及东亚日本和韩国都流经外流区。因此内流区的水受地势差制约只能就地消化,而外流区的水可以最终注入海洋。而中国的主体部分属于季风区,雨热同期,因此水资源极其充沛。

因此从以上这些特征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其实并不是中国本部的核心组成部分,从生态、气候、地理、地质和水系上,其都与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半岛等更接近,而相隔着一条燕山和太行山脉的蒙古高原与俄罗斯东欧平原又都属于内流区,因此以蒙古高原或者说是燕山和太行山作为北方界的划分更加科学。

这样看的话,黑龙江源头附近的水、松花江水、图们江水、鸭绿江水,以及日本和韩国的许多水,都是西伯利亚高压控制范围,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因此这些水资源不是中国本部的,而是属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的区域,因此从俄罗斯远东到朝鲜半岛的水资源最终汇入鄂霍次克海。

也就是说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的水最终汇入鄂霍次克海,属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下的东北亚区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